首页HOME

人物春秋

校友剪影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春秋 -> 校友剪影

恩师老干予扶持,新竹高于旧竹枝——记高77届1班全体师生
http://xyzj.cqew.com.cn   2023年11月17日

 
母校就像一艘巨轮,
带领学子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母校就像一道光
照耀学子们向往的未来
 
在这里,
躬身教育的行者
以德润身,以爱育人
在这里,
懵懂无知的少年
于朴素的人间烟火,仰望星月山河
于时光的素简清欢,安放诗意人生
 
是怎样的缘分
让师生们从这里出发
又回到这个梦开始的地方
他们
以母校为中心
以生涯为半径
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同心圆
 
     四十多年过去了,记忆中的母校往事仍历历在目。重庆市第四中学校(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前身)前畔涂湖,后靠南麓,一眼碗口粗的地下泉水终年不息地从童家花园林间喷涌而出,奔向涂山湖,水清澈味甘甜;校园中央雪松挺拔,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实乃读书胜地。
我们高77届1班的全家福
 
     20世纪70年代的流金岁月,最流行的口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是我们实际上的精神风貌。老师们严厉的外表下,始终藏着一颗最柔软的内心。他们每一次苦口婆心的劝诫,每一次疾言厉色的鞭笞,为77届1班的孩子们铺平了前进的坦途,使得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走正确的路,做端正的人。同学们之间的真诚帮助与关爱,紧张又严谨的学习态度,活泼又轻松的课外活动,每个场景凝聚成班风与学风,几十年后回忆时仍心存感动,这份友谊伴随同学们一生,且日久弥坚,让生命熠熠生辉。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其师。
    
     一、感动:儒风荡荡师心仁,三尺讲台日月长
     孩子们感恩在雪松苑的五年里,有幸遇到四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初一的谢文锦老师、初二至初三的赵宗智老师、高一的王崇莉老师和高二的陈福勋老师,是他们各具特色接力培养,使得该班班风纯洁、纪律良好、团结友爱、凝心聚力,以学习成绩优异、在各类文体活动及竞赛中屡屡举夺魁,成为全校师生瞩目的班级,成为七十年代学校的“明星班”之一。
     1972年9月,来自黄桷垭、上新街的学生和几位教师子女共45名同学走进四中初七五级三班教室,开始了他们中学学习生活,开启了他们人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新阶段。那年,学校初一年级只有3个班,三班并非最优秀的班,经过三年的努力,尤其是在两任班主任的辛勤付出下,最终成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班集体。
 
     如冬日的暖阳的谢文锦老师,她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眸温暖的眼神,甚至一次善意的微笑,给初到南麓还在适应初中生活的孩子们极大的慰籍。谢老师教俄语,33 个字母中最难学的是弹音(P),许多同学发音遇到拦路虎,舌头卷不起来,她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课后也见缝插针地逐一辅导,在科代表王静同学的协助下,绝大多数同学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全班俄语成绩一直处于年级良好水平。由于历史原因,同学们数学基础普遍薄弱,谢老师找来小黑板,每天下午放学后在小黑板上出题,让全班同学分组解题,请会做的同学讲解辅导,同学之间相互过关。当有同学思考良久仍不能解答出习题而一脸惆怅时,她总是投之以温暖的微笑鼓励他们继续攻克难坚;当有同学在同伴的讲解之后,却仍无法理解时,她总是走过去给予温暖的拥抱,并安慰道“没关系,先做稍微简单一点的题,积累正确的解题思路,慢一点没关系……”。曾维欣副校长多次看到这样的场景,甚是感动,给予了表扬,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班里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初一结束时,班上数学成绩赶上了其他班,谢老师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赵宗智老师清澈的明眸里藏着大智慧。她总是有许多不同于常人的教法,使得她的生物课生动有趣,她也因此深受同学爱戴。初二接手班主任后,她十分注重同学的身心健康和因材施教,对待各类同学既一视同仁又有针对性。赵老师特别擅长抓两头带中间,教学、管理窍门多,常常不露声色,仔细观察每个同学的思想变化,于细微处见精神。一旦有同学做出越规逾矩的事,她立马便能感知,找来谈心,很快将心思解开,把问题化解,一番操作润物无声,就连班上最调皮的同学也被她管得服服帖帖。因此她既受学优生拥护,也受后进生爱戴。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友情深厚,共沐于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温暖里,愉快地渡过了青春叛逆的初中阶段。
     升入高中时,同学们再次幸遇两位优秀班主任——化学老师王崇莉老师和数学老师陈福勋。
     王崇莉老师教化学,且能歌善舞,是一位文艺青年,也是一位擅长做同学思想工作的高手。在当时,一个同学能在中学入团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大家从心里佩服团员。王老师便抓住同学纷纷要求进步的心愿,教导同学做一个虚心诚实、全面发展的人,在讲家庭成份的特殊年代,王老师还特别鼓励家庭成份不好的同学不要气馁,希望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加入共青团。一时间同学们你追我赶,以团员为榜样,以入团为目标,班风热烈,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同时,王老师在每次文艺活动中,总能以她自身的文艺细胞感染同学们,促进同学们的快乐因子多巴胺的分泌,激发同学们永不服输的斗志,从而使每一次文艺活动涤荡孩子们的心灵。
     那个时代“读书无用论”盛行,治学严谨的陈福勋老师则不以为然,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学好数理化的重要,在课堂纪律、完成作业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同时倡议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条理分明、环环相扣、逻辑严明,令同学们心服口服。陈老师的板书字体瘦长、整齐易认、简明扼要。他特别精益求精,要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陈老师自身文学功底深厚,课堂上将文史知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课后还替文国伟、郭钢等同学修改演讲稿。文国伟同学深情回忆地说,恢复高考后,陈老师以他丰富的阅历和知识指导同学们填报高考志愿、选学校、选专业。正是在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文国伟选报了适合自己性格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受益终生、师恩难忘。
     学校的一次次辉煌、同学的一点点进步,都离不开一批批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高七七级一班同学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一个个性格鲜明、教育相长、爱生如子、人生导师的校园名师们的许多故事、趣事、雅事。
     语文老师杨守约,高高的,瘦瘦的,长发及耳,脊背微弓。他是四川省最早的两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之一。他的手提包里,总是放着一本《新华字典》。答疑的时候,关乎字音词义,他就取了字典来,翻到那个字词处,边指点边讲解。按他的学识,原本用不着这本字典。只是当语文老师多年,养成这个习惯,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也养成这个习惯,一辈子受用无穷。饶德仁同学清楚地记得杨老师讲课身体常常会转换方向:当讲到反面人物时他会侧着身子面向窗外,讲正面人物时他才会身体朝向全班同学。后来同学们解读杨老师这个动作,这或许是他尊重学生的独特方式之一吧。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学问深厚、人品高的人。俄语老师王安朴,高大英俊,俄语发音标准,他自编教材,把毛主席语录和诗词翻译成俄语,教同学读唱。物理老师周光烈,上课很是投入,讲到光和热,他表演起来就像眼睛和嘴正喷出光、热,语言也及其幽默……那模样,至今回忆起来仍令同学们忍俊不禁。政治老师王大昆,讲规矩,重思想,十分认真。体育老师廖宗明,高大魁梧,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示范动作潇洒又规范,像极了电影里的体育健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音乐老师刘务辉,教学时边弹边唱,先教曲谱,再教歌词。美术老师吴野村,徐悲鸿大师的高徒,玉树临风,他的水粉画和美术字吸引了不少学生习得,并由此挖掘出了一些同学的美术潜力……。
 
     二、感慨:雅韵楚楚少年梦,学海泛舟风华茂
     正是恩师们为七七届一班的孩子们开启卷帙浩繁的世界,雪松苑求学的那些日子令学子们多年后仍无不感慨。1972年9月, 11岁的谢江南同学从上新街第一次爬山来到黄桷垭的南麓书院求学,眼前的景象令他惊讶,地处南山的黄桷垭竟然有这样一群人在这里恬静地劳作、生活、学习,还有以前完全不知的涂山湖、老君庙以及四中这所森林般的学校,真是山外有山啊,也就是那几天,他心里突然产生了些许顿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窍了。他家住上新街,每天早上从山脚顺一棵树爬山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再下山回家,是班里少数几个离家远的同学之一。令历任班主任老师感慨并挂在口头反复表扬的是,几年风雨路,他从未迟到过一次。长期的徒步上学放学,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后来,他从家门到教室门只需15分钟。谢文锦老师印象很深,谢江南同学的作业书写认真,数学作业连等号也用尺子去画,作业本整洁大方,常被其他班老师借去展览。
     郭钢是这个班一直比较突出的同学。课堂上他常常将头埋在桌子上偷偷作画,并没有目不转睛地抬头看黑板,尽管如此,他每次总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高智商表现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印象。郭钢来自教师家庭,他学习拔尖,体育优异,身上还充满着美术细胞。据他自己说,小时候他常常站在邻居江湖人称杨竹帘(后来的美术大家)的身旁看他作画,颇有领悟。父亲见状便送他去拜付作君大师学画。高中时陈福勋老师自选教材教同学们制图,郭钢成年后在重大汽车工程学院工作出色便得益于学生时代的这些经历。高中临近毕业,谢江南同学去部队当兵时,郭钢临摹一幅美术大师阎松父的名画“猛虎下山”,送给谢江南,给与同学纯洁的友谊和温暖力量。
     初中时文国伟爱校如家,曾经带领几位同学天天义务打扫学校公共厕所,连续一个月,他也因此被评为“南岸区学雷锋先进个人”。文国伟的父亲是南岸区有名的兽医,喜欢探究新生事物,好学上进。他常常借着给街坊邻居送牛奶的机会去王安朴老师家学习俄语,向赵宗智老师借显微镜钻研养牛技能,自学了许多关于养牛的独门手艺。黄桷垭第一口沼气池也是文国伟父亲亲手挖成的。父亲的这种精神对文家几个孩子影响很大,文国伟身上传承了父亲敏而好学、刻苦钻研的基因。文国伟把这种好学求进的精神带到班上带动了不少同学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高中时期身为团支委书记的他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上传下达,帮着老师管理好班级。
     四中传承了女中的教风学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一学期要停学两周以上参加各种劳动,以劳育美、以劳育德。学校实验大楼旁有一条斜坡,原是泥土路,雨天泥泞湿滑,晴天尘土飞扬。班上同学们便从几里路外挑来石灰、煤灰和水,仅用十几天便把它变成一条四米来宽的“三合路,作硬化处理。
     那时,学校的“五七”校办工厂更是同学们接受锻炼的基地。金加工车间朱丹、鲜蜀琴两位老师带领谢江南、刘坤明、陈颖、冉志泉、车庆春、冉东全、戴长春等同学加工金属产品。翻砂车间的刘贝子、李仁伟、杨子美、刘师傅等老师指导郭钢、张茂盛、陈明生、文国伟、杨世明、王静、覃英、刘祖建、李庭洪、赵大止、李泽云等同学生产拖拉机的三角皮带轮……
     学校的文体活动从女中的“荷花舞”“国徽舞”惊艳全市,到二外时期的学生乐团走向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再到二外校篮球队冲出重庆走向全国,母校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文体细胞。
     两任班长谢江南、郭钢以及团支书文国伟,往往在校运动会前一个月每天放学后组织同学们训练两小时,不参加比赛的同学自觉当拉拉队员……高中两年,班上的不少同学成长为全校的“体坛风云人物”——男子100米冠军郭钢,男子铅球冠军文国伟,男子4×100米冠军郭钢、张茂盛、谢江南、文国伟,女子跳高冠军宋懿,女子100米冠军陈颖,女子800米冠军覃英,张茂盛还曾打破男子跳高校纪录……每届运动会上,这些项目的冠军都被同学们收入囊中。当然,每一届的校运动会年级团体桂冠也毫无悬念的属于高七七届一班。
     同学们的文娱细胞并非与生俱来。初中时大家还很害羞,表演放不开,赵宗智老师便一个一个地“磨”耳朵,做细致的动员工作……高一时,王崇莉老师让彭学元、宋懿两位女生负责班级文娱活动。两位同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挑选节目、撰写歌词、自编歌舞,组织同学们课余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学校的每一次的汇演中,他们都大方光彩。彭学元、宋懿、张明英、涂庆华、覃英、张智东、王安素、廖桂兰、吴皓、赵崇华等女同学,申波、文国伟、刘坤明、郭钢、谢江南、张茂盛、车庆春、赵大止等男同学简直成了班上的表演明星,只要有活动,他们总能拿出让人惊喜的节目,好评如潮。
 
     暑假到了,文国伟、谢江南、张茂盛、车庆春、刘祖建等留校护校。小小年纪,离开父母,吃住在学校,白天在校园中盘问陌生人员,晚上打着电筒巡夜。校园绿树成荫,夏日里蚊虫叮咬也厉害,大家不惧困难,坚持夜巡。整个暑假下来,他们都得到很好的厉练。
     文革后期,不学之风刮遍全国。难能可贵的是,四中仿佛一片净土,校领导、老师们恪尽职守育人,学生勤勤恳恳读书。后来,这个班读全日制大学和其他高校的同学人数远超同年级其他班,其中,郭钢、申波、文国伟等同学还成长为国内较有名望的专家学者。谢江南、彭学元、宋懿、王静、陈颖、张丽玲、饶德仁、胡德英、廖桂兰、涂庆华、张明英等同学经过各类大学深造,都成了有知识、有理想的有用人材,为国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真是半亩方塘长流水,校内繁花朵朵红。
 
 
     感恩:桃李无言自成溪,群星芳华耀南山
     母校如同智慧的摇篮,知识的播种机,将种子撒向山间平畴,从此种子生根、发芽、成长,他们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发光、发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高七七届一班的同学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发展、祖国繁荣作贡献,无一人成为社会垃圾,这是母校教育最大的成功。同学中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有执政为民的父母官员,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创造财富的工人,有乡村振兴的典范,还有艰苦创业的私营主……每一位同学平凡却又不平凡,书写着我们高七七届一班的辉煌。
     谢江南同学,高二上期被应招入伍,在部队入党,三年后复员放弃工作回母校复读,考入川大经济系,担任级长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毕业分到北京,先后在中办、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调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后,参与协调、组织处置了全市非典防治、新冠疫情防控等许多重大专项工作。
     郭钢同学,重庆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后留校任教,逐渐成长为拥有众多国家发明专利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任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常委、沙坪坝区政协副主席,市人大代表等。如今,郭钢为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工学博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用户体验联盟理事、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申波同学,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学术带头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优秀教育科学研究专家,云南省政府特聘教学评估与督导专家。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浙江音乐学院“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聂耳音乐学院柔性引进教授。云南艺术学院二级教授以及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界、学界都干得风生水起的文国伟,西师毕业后先后在原巴县县委、重庆市委党校工作,目前为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主任、硕导、支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等。文国伟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带头人、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委党校知名教授、立功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反邪教斗争先进个人;中共重庆市委直属机关优秀党员,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优质课教师、立功教授。
     在学术界有成就的同学还有拥有国家专利的央企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彭学元、厦门大学信息学院高级工程师宋懿。
     还有教育界的陈颖,她开全区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的先河、被连续几届受聘为南岸区初中思想政治兼职教研员,与教研员邱继先一道带领区思想政治学科,在优生率、极格率、平均率上连续多年领先全市本学科,并参与市思想政治学科练习册部分章节编写,所教学生不乏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肖庆碧同学因为深入社区,关心群众,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全年所在辖区无任何案件发生,深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民警和全国优秀警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同学远不止这些……
时光荏苒,转眼83个春秋,一砖一瓦都是历史,一花一木皆有故事。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再添辉煌誉神州。
一种感动,永存心底;一种记忆,历久弥新;一种情怀,穿越时空。
温馨如昨,高七七届一班的同学怀揣梦想,初心不变,书写着新的雪松之歌。
【作者:重庆四中高七七级一班编撰组,执笔人校友会秦雨】

(阅览次数:298次)  【  】 【告诉好友】 【关闭】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 2013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渝ICP备12345678号 技术支持:重庆鼎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