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HOME

人物春秋

师者风范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春秋 -> 师者风范

永远怀念的老师
http://xyzj.cqew.com.cn   2023年6月20日

永远怀念的老师
 
文/齐仕荣    配图、编辑/秦雨
 
     在岁月的长河里,在人生的征途中,对我影响最大,让我永生怀念、感恩的,除了父母就是那些无私地向我传道授业,鼓舞我永远前进的老师了。
 
     而我所遇见的老师中,有两种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的老师,一种是严厉、冷酷、呵斥,如法西斯般的强制教育,一种是温和、体贴、鼓励,如春风化雨般的循循善诱。对这两种老师我都记忆深刻,心怀感激。第一种我感谢他们给了我反面的教育,让我吸取教训,在我成为教师之后,一定要关爱学生,掌握教育规律,注意教学方法。但我更由衷感谢那些关心鼓励我学习进步的老师,他们如慈母严父一般给我指引方向,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他们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在这里,我不由得回忆起在我青少年时代,我的那些老师教育我的往事。
 
     大约是1942年春天,我家在重庆化龙桥住,每天到歇台子附近的四维小学上学。我们的公民课老师好像是受过军事训练的童子军教官或三青团员,平时十分严肃,很少见他笑过,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但态度也很粗暴。记得有一次上课,他抽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哪知我们那一排的同学大都答错了,他就叫全排的人都站起来,每个人伸出左手,他手拿戒尺(约一两尺长)挨个挨个地打同学的手板。我也挨了一下打。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挨打,也是最后一次挨打。除了钻心的痛,还感到刻骨铭心的耻辱,真想钻到地洞里躲起来。那时也没有地方可控诉,只能把这个经历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中学后,我来到市女中,校址在重庆南岸玄壇庙的半山上,那是一所民主风气比较浓的学校。我进校以前听说学生闹学潮曾赶走过专制的校长。虽然在反动政府的高压下开除了几个进步学生,但学校里还是有党的外围组织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新青社等活动,我们的英语老师韩荣庆,解放后才知道他就是这些进步组织的成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李行夫(武汉大学才子,曾在武汉大学、重庆市立女子中学、重庆兼善中学任教)
 
     在中学时期,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除了课文内容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还有作文评讲,也让大家喜欢。有一次,老师出的作文题“手”,我写了一篇作文将街上乞讨儿童的小手,与那些阔太太小姐的手相比,并抒发感想。我们的语文老师李行夫先生便把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传阅,在批语中给以鼓励。这让我很受鼓舞,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以后我曾以生活中的见闻和社会现象抒发感慨。如见到当时货币贬值,街上到处是银元贩子,有的人流浪街头,民不聊生等现状,便将这些写进作文,抨击腐朽的旧社会,也得到老师的肯定称赞。从此坚定了我写作的决心,时刻铭记老师的鼓励与教导。
 
     抗战胜利后,李行夫老师回老家去了,张舒扬老师成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张老师是诗人,笔名山莓,性情和蔼可亲,十分关爱学生,大家亲切地叫他“山莓妈妈”。他除了生动地讲解课文,还教大家学习臧克家、艾青、何其芳等人的诗歌,并介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分析他诗歌的特殊形式。他还送了我一本马雅可夫斯基的诗集,鼓励我好好学习和勤奋写作。他还在我的纪念册上题词勉励我“应记住,写作是一种艰苦的事业,苏联名诗人柏得尼依把写作劳动叫做:沉重的、黑暗的、紧张而顽强的、不断的劳动。没有这种劳动,就不要期望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老师的话是我一辈子努力的方向。在解放初期我看了一部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很喜欢和敬佩那位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的乡村女教师,并写了一篇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想。这篇作文也得到张老师的鼓励。这也促使我下定在高考时报考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而且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右四为韩荣庆老师
 
     还有韩荣庆老师,也是我永远怀念的恩师。他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如何认识社会,如何为人处事和慎交朋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喜欢写作,兴趣爱好一致,耍得很好,便商量办了一个壁报,取名“自由钟”。我们经常到韩老师家谈我们的想法,也得到他的支持和指导。我们把对社会的看法,人生的感悟等写成文章在壁报上刊登,这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也丰富了校园生活。当时学校的文娱活动也很丰富,同学们排练话剧、歌舞,周末时在学校礼堂演出,韩老师也非常支持并进行指导关心。记得有一位同学因演戏化装时把贴的假胡须咽进喉头,说话都困难了,韩老师赶忙弄来鸡蛋清,让她喝,把胡须咽下去,演出才能正常进行。
 
     我们十分信任韩老师,有时还把自己的信件拿给韩老师看,他会耐心地帮我们分析,哪些人可以交往,哪些人需要谨慎对待。他真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在临近解放时,韩老师和新青社的同志们一起组织同学留校卫校。我们在晚上轮流在校园守卫站岗,韩老师还用收音机为我们收听解放区的广播。直到重庆解放之后,他又和我们一起写标语,上街游行迎接解放。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但老师的恩情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2017年3月29日
 
作者介绍:齐仕蓉,女,重庆市立女子中学高十三班甲组校友。 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76-1984年参加《汉语大字典》编纂工作。1984-1987年在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及中文系工作。退是休后,曾返聘在中国新诗研究所工作。西南师大中文系副研究员。
 

(阅览次数:229次)  【  】 【告诉好友】 【关闭】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 2013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渝ICP备12345678号 技术支持:重庆鼎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