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天下之大,国以为家;家是二外,国是中国。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秉承“荣誉责任”的校训,不断磨砺师德,提高师能,催生了一大批优秀名师。
就让我们走进学校老中青三代教育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追梦历程。
王晓斌近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7日10时30分讯(赵桂凯)1985年9月,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也就是在那一年9月,王晓斌进入师范学院学习,从此与教育结缘。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今年已经53岁的重庆二外物理教师王晓斌依然记忆犹新。“虽然当时的条件艰苦,但心境上是一片欣欣向荣。”
课堂上的王晓斌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站上教师讲台的33年间,发生过太多故事。
不论是培养的成百上千名合格的中学生,还是那一批考入世界顶尖名校的优秀学生,在他看来,都是这33年值得回味的成绩。
“一名教师的‘后劲’很大,学生返还给我的甜蜜,远比我想象的要多。”
虽然早已各种荣誉加身,但王晓斌时刻保持清醒。“争取荣誉,就要担当责任,践行责任,就要尊尚荣誉。”就是这样,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未敢片刻放松肩上的责任。
在重庆二外,王晓斌当了十年的班主任。在学校里,他就是学生的“父亲”。
他记得2014届的一名女学生,一直以来成绩优异,却因为家庭突遭变故而“削发明志”。虽然该同学依旧勤奋努力,但王晓斌还是敏锐察觉到了不同寻常之处。“长此以往,她肯定会经受不住内心的压力,要出问题。”王晓斌不敢怠慢,主动倾听学生内心的焦虑,舒缓其压力,并为其营造了温馨的学习氛围。这名学生最后考入国际顶尖学府,目前正在攻读博士。
王晓斌为学生答疑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像这样的案例,在33年间多次出现,主人公不仅有学生,也有课堂和教师。
作为重庆二外学术委员会物理学科负责人,和学校教学督评中心物理中心督导员,做好课堂的教学和新教师的传帮带,王晓斌义不容辞。
他主张物理课堂应该有生活,所以 时常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会通过拔河比赛引入,让学生了解生活经验与知识本身未必一致;他带领青年教师学习教学语言、研读教材、演示实验、参加教研活动、参加学术年会,让每一位新进物理教师快速成长。
作为一名老教师,王晓斌依然志在千里。
“有荣誉则要担当责任,要积极主动改变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践行,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王晓斌说。
教师档案
姓名:王晓斌
学科:物理
年龄:53周岁
教龄:33年
荣誉:中共党员,重庆市骨干教师,南岸区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南岸区物理专委会理事、中心组成员及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物理学科兼职教研员。多次获南岸区优秀教师、南岸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教育主张:物理课堂应该是有生活的、合谐的、快乐的。
教育初心:用学习改变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