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HOME

新闻资讯

母校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母校要闻

【南山苍翠 二外荣光】重庆市作家进校园系列①——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座学校的史诗
http://xyzj.cqew.com.cn   2020年12月9日

 

南山苍翠   

    二外荣光

重庆市作家进校园系列 ①

 

 

前言

      2020年10月26日,“南山苍翠 二外荣光”重庆市作家采风暨作家进校园在我校开展,吴景娅、朱一平等我市多位知名作家参加本次采风活动,挖掘重庆二外建校80周年的历史故事,为80周年校庆助力。


在这风流淌,叶飘荡的季节中,美丽的故事也在缓缓展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们心中的二外吧!

 

作者介绍

      吴景娅:著名散文家,中国作协会员,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座学校的史诗

 

      重庆人都习惯叫它“二外”,像叫着一个孩子的小名,透着爱昵和热络。其实,大名叫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它,早已是树大根深的壮硕与壮阔,仅校园深处的那棵端庄秀丽的雪松,便可以令人为她的岁月折腰:68岁了,已是奶奶殿堂级别的存在。

 

      而算起“二外”的前世今生也有80岁高龄了!站在80岁的峰峦上,满可以一览众山小,遥想一把当年:重庆市国立女中、重庆四女中、重庆四中、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从水边攀爬到高山;从“蜀山巍巍,江水泱泱,宏斯女校,为国争光”到“二外情怀,世界眼光”……;从“纯谨笃学,刻苦耐劳”的内陆学校到推窗望云海,举足行天下的国际格局……这座学校每一次的蜕变,每一次的转身,都是勇敢而诗意的拔节、抽穗、灌浆,向着饱和度达到极致的阳光,向着秋日呱呱坠地的新生,它的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金黄属于胜利者的狂欢,青春的狂欢!

 

      80岁,何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百年也好,千年也罢,山中的日子却刚刚举起自己鲜嫩的新芽:山上和山下仿佛记年法、对岁月感受都是大相径庭的!

 

      2020年,秋意浓的某个清晨,细碎的雨以抒情的方式拂过我的面颊,秋毫无犯。我走在“二外”的跨湖桥上,看到桥下层层叠叠泥塘中的残荷宛如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枯萎得有种弱德之美,便想像它们是一些要在此地过冬的候鸟,正扑腾着翅膀在筑自己的巢。更在憧憬来年盛夏里它们的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敢于低头的事物,总会在四季的轮回中异峰突起……

 

      几个着红蓝相间校服的女学生刷刷从我身边跑过,跳跃着的马尾辫发出树叶迎风的飒飒声响。好清新的气息啊,我吸了一大口,突然便寻到了进入这座学校的正确模式……

 

所谓伊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中国三千多年前《诗经》里最美的诗句之一,却在漫长的时空隧道里左右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趣——我们内心景仰的伊人,不是住在烟云缥缈的水边,便是从水边启程赶赴远方。而伊人这个汉语中漂亮的词语,会让一个个的窈窕淑女在我们脑海里鱼贯而出,更会唤起我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刻骨铭心。

 

      想起80年前诞生于南岸玄塘庙江畔的那座重庆市立女子中学,就对三千年前《诗经》里的这8字的经典之句有了新的感悟。

 

      80年前的中国重庆是怎样的情形?我想引用一段当年德国驻中国外交官傅德利的日记来客观呈现。他说:“我从没见过哪里的人比重庆人更勇敢坚强、更勤劳。他们面对那么惨烈的轰炸,从不放弃,誓死也要保卫自己的城市,一次又一次,从废墟中站起来重建家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日本人的狂轰滥炸。

 

      而重庆人岂止是站起来抖落灰尘甚至是悲怆的绝望,岂止是被动地承受与抵抗……重庆人有着自己大踏步的反攻,其中便包含了在谋划民族、国民的百年大计——树人,尤其是塑造优秀的女人。因为只有拥有了卓越的女人,才会拥有卓越的母亲,拥有亿万顷肥沃的良田,出产优质食粮一样的儿女……女人强、母亲强,才是国之根本,不受外人欺侮的根本……

 

      那个画面绝对是充满着刺激、热血与美:轰炸的声响刚刚停息,一群人就在简陋的房子里慷慨激昂:男女要平等,提高女人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启迪之智慧,给予其受教育的机会……

 

      虽然头顶上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重庆春天田野间的油菜花照样轰轰烈烈的绚烂。创立“重庆市立女子中学”的决议如拔出来的一把匕首,向苦难深重的世界刺过去:这座城淌出来不是血,而是一激灵的奋起,所谓的痛定思痛!

 

      此决定中还任命了曾留美的学者李秀芝女士负责筹建,并岀任校长。

 

      “李秀芝先生怀揣500元办公经费,顶烈日、冒酷暑,奔波于市、区各地,周旋于各部门之间,其中艰难不言而喻,最后选址南岸玄坛庙皇经庙处。”

 

      这段文字简略而质朴,但足以让我动容:当年能留美的女子应该家境不错,含着金汤匙长大也未尝可知。一位女学者、女知识分子不会孔武有力、多少有些纤弱秀气的吧。让她怀揣着捉襟见肘500元钱却要去建一座女子大学堂,宛若登天……。

 

      她偏偏就是不惧登天的旗袍女子。

 

      家常的旗袍,却被她穿成了战袍——爬坡上坎,山城夏天的烈日比毒药还毒,再薄的旗袍裹在身子上也是枷锁。而她仍是一步一摇曳地爬坡上坎,笑靥高贵地求爹爹告奶奶去求八方神仙。受过西方教育,崇尚个体自由的她,会不会也感到羞怯、难为情、烦?肯定会!但她已顾不得这些小我的东西了,那束梦想的光辉比毒日头更毒,简单是一杯要人粉身碎骨的酒!她喝下去就无后退之路,一切都情不自禁:家国的使命在催促她必须爬坡上坎。原来,喝再多的洋墨水,她骨子里仍滔滔奔腾着中国士大夫兼济天下的凌云志。


      也是秋意浓的10月20日,重庆市立女子中学开学了。一排排旗袍女子站在80年前的扬子江畔,唇红齿白,歌声宛尔。她们知道天空并不仁慈,日寇的飞机随时都会来狂轰烂炸;也知道未来是道阻且长,她们不再是任性耍娇的女孩,而是要听从城市与国家召唤的战士。但她们却个个腰板毕挺,身姿婀娜,江风吹拂她们的衣衫,如吹动着一面面的旗帜。

 

      也就是这么一群旗袍女子在她们第二任校长、留法学者李鸿明女士的带领下,手拉肩扛、锄铲相加,精卫填海似的来铺垫操场,修整坡地,如同打扮自己闺房一样来装点校园。

 

      她们在人们眼里是“纯谨笃学,刻苦耐劳,校纪整饬,风尚堪风佳”女团——

 

      静若处子:再暴戾的战争环境也让她们安得下一张世外桃源般的书桌。她们的成绩与各项竞赛总是名列市里学校中的前茅,国文抽考成绩竟是全市的榜首。当时的市教育局甚至发文称“女中初中学生第八、第九届毕业会考成绩特优佳奖在案,为鼓励起见,初中准免予参加第十届中学生毕业会考,以在校毕业考试成绩为本届毕业会考成绩。”;

 

      动若脱兔:在当时的市级运动会开幕式上,她们以一支“野人舞”收割了万千艳羡的目光。

 

      她们不是水边期期艾艾等着公子来怜爱、迎娶的尤物。知识不仅打扮了她们,更使她们有了选择各种道路的资本,成为身心健壮手握自己命运钥匙的新女性!

 

      考入市立女子中学,是当时多少重庆女孩的梦寐以求。家有女儿在该校,也成为了父母们的荣光……

 

      很有幸还能看到第二任校长李鸿明的照片。晚年的她银发浓密,笑容粲然,见过大川大海的表情。她享年92岁,高寿哇!这位1920年就在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获硕士学位的奇女子,这位当年被誉为重庆教育界响当当优秀校长的奇女子,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和儿童事业,做了女人最该做的温柔又温暖的工作,所以她晚年的笑意也是温柔与温暖的,有着水手完成远航,登上大陆那一瞬的尘埃落定,心满意足。

 

      很可惜,没有找到李秀芝校长的照片,只能如同想象三千年前《诗经》中歌咏的那位伊人一样,想象着这位开校校长的模样。

 

      历史一不小心就会很无情地留白。罢了,或许伊人本身就是拿来想象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那80年前一排排站在江畔的旗袍女子。她们的名字和面容都消融在这座叫山城、火炉、雾都城市的天光里,谁也无法将她们与这天光剥离开来。但她们似乎又一直风姿绰约地伫立在南岸玄塘庙那一带的水边,背影让人着迷了七八十年……

 

      美女为何会能成为如今重庆的一张名片?源远流长!李秀芝、李鸿明和她们的弟子——这些重庆当下美女的祖奶奶前辈们,早已把伊人的基因传递下来:不畏强敌、敢做敢当、吃苦耐劳,再陡峭的坡坎,也可以一双细高跟踏上去,橐、橐、橐,踩出莲花似的轻盈……

 

山外山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切都天翻地覆,除旧迎新。

 

      重庆市立女子中学也将从江畔的玄塘庙移民到南山深处的黄桷垭。教室也从12间扩建为32间。

 

      那是春天,南山上满山遍野的芦苇在薰风中举起自己白绒绒的手掌,杜鹃花刚刚吐出第一茬艳红。新中国任命的这座学校第一任校长龚灿光像率领自己的士兵一样,引导着成百上千位女学生背着被卷,拎着杂物,跋涉于山道,步步升腾,向着森林里的新校区进发。

 

      这位曾参加过北伐和广州起义以及在1949年领导过市立女中罢课罢教学潮的铁血汉子,一定会不时回过头去,抹一把汗,打量从自己身边走过的一个个小姑娘笑吟吟的脸庞,内心充满了对这支特殊的长征队伍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被揣进山麓和森林里的学校,无疑成为了美丽的女儿国,它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一首芬兰民歌:“在森林和原野中多么的逍遥,亲爱的朋友啊,你在想什么……小鸟儿啊在歌唱,小鸟儿啊在舞蹈,亲爱的朋友们啊,你在愁什么?”

 

      愁什么呢?从校长到学生都发现,高山上的新校区不是童话中的城堡,姑娘们也做不成享福的公主。生活用水要靠去涂山湖里挑来用,女孩子们不能任性地洗个澡洗个头。冬寒天,雪风渗骨,女孩子娇嫩的脸蛋被冻成僵硬的毛匹……

 

      如果这些都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么离主城远,下山难,信息来得慢才是大事!

 

      山,会成为大手把外面的世界一把掌推得遥远,还是会把学校高高举起,举到众山之巅,让它能远眺一切?

 

      市立女中师生们的回答是后者!

 

      他(她)们在两栋教学楼之间种下一棵雪松。它,形态如塔,树底宽阔,紧紧抓住土地。树尖却昂然向上,插进苍茫的天色、朝云暮雨间……

 

      还有什么誓言比这棵雪松所能表达的更具象、毅然、滔滔不绝,并且亘远?!这一远就远至六七十年。对,快70年了。动物界、植物界多少生命在这漫长的光阴里悄然湮灭;就是高级动物的人也在天灾人祸面前常常无能为力,脆弱如草芥……何况一棵无法行走、躲藏的树。奇迹的是,雪松却仍是毫发无伤地伫立在那里,一岁一葱郁、一从容,不问何年!

 

      1953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第四女子中学,成为全市五所重点中学之一。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的殊荣,是因为“四女中”的高考成绩太优异了,升学率已近100%。

 

      1954年,一位叫刘贝子的校长闪亮登场,又展开了该校的大戏。可以说,在他“执政”的四年间,“四女中”从内到外又是一翻蜕变:学校扩建,筑出了体育场,“广植树木花草,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虫鸣,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在学校附近一废弃的煤窑内找到地表水,用竹筒接岀到食堂大水池内,学生吃、用水不再靠人工挑运,学生用水不再限额……”

 

      “四女中”成为了读书圣地,琅琅的读书声,叽叽喳喳的谈笑声,柔美悠扬的歌声,翩翩起舞的身影在绿色的校园此起彼伏……南山的南麓是盛满青春的酒杯,洒一滴出来,都可以醉倒一座山……

 

      当然,隔着快七十年的日月,我的笔再灵巧也缺乏亲历的温度。好巧在“度娘”上找到一篇该校老校友胡碧玉写的回忆文章,解了我的困。她是1953年入校的,现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居武汉。但一忆起当年在母校的点点滴滴,便秒回到十一二岁了。是什么在带她返回少年呢——

 

      “进校门好像迈进了百花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美呀!太美了!那金光闪闪的稻田,那香气四溢的荷园是我母校的围墙。

 

      ……

 

      校长刘贝子在欢迎会上说:在四女中这块沃土上,我要把姑娘们培养成美丽的花朵,让你们绽放在祖国的大花园里。挚热亲切的话语温暖了几千学子的心。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我们的老师个个都是师范学院的高材生,学识才能出众。有的讲课口若悬河;有的表述滔滔不绝;有的感悟声泪俱下。你听了数学老师的课就想当数学家;你听了语文老师的课就想当文学家。听了‘植物学’的课就想冲进风和雨的西双版纳。地理老师牵着你周游了古今中外世界列国;历史老师让你天天梦游敦煌和希腊,天天寻宝。

 

      音乐老师的课丰富多彩。要求你至少会一门乐器,50年代竹笛一角钱一支,我们吹坏了好几支。他要求你能独唱也能合唱,默听音符是考试的主题。

 

      ……

 

      班主任在卫生课上讲了二件事情:第一每天睡觉前必须刷牙;第二每人备一个水杯自己用,不允许借与别人。50年代初的中国每人能做到这两点实属不易。我今年78岁了,铭记班主任的教导至今。

 

      我们的课外活动也是生动活泼。每天下午四点至五点半,项目多、内容丰富、自由选择、不分年龄。篮球队、排球队、舞蹈队、歌咏队、航模组、饲养组等。我参加了舞蹈队又养过小兔子。每天过得很充实和快乐。

 

      另外我们也参加了校外的很多的活动……到大田湾广场学习跳伞。还多次参加了重庆市“五一“节欢乐大游行。

 

      纯洁天真的姑娘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真是幸福。进校时我们才十一二岁,可是很守纪律,早上6点一起起床、一起洗漱、一起跑步、一起听早新闻、一起上早自习、一起吃早饭、一起上课,晚上九点半全校熄灯、睡觉。山上清冽的泉水是我们的生命线,全体师生都很珍惜这大自然的恩赐。洗澡、洗头(全校百分之九十都是长辫子)、用水,按年级分开使用,有条不紊、规规矩矩从不争吵。

 

      我们是深山老林的住读生……每月回一次家。返校,天已经黑了,食堂师傅们在等我们,永远的热饭、热菜,永远的笑脸相迎。

 

      星期六晚上是自由活动。洗衣、唱歌、摆龙门阵、看书。我总是在图书馆读杂志……星期日约三五同学拜访各个山头。去对面山上参观了市五中学;去邮电学院看看大学生怎样生活;去军营学习叠小方被的秘诀;去黄山野炊、住帐篷。走在黄桷垭的乡间小街上,青石板路永远都是湿漏漏的……”


 

      我删减这篇文章的每个字时都心痛不已,因为它让历史变成了一股活蹦乱跳的泉水,溅到我们脸上,还暖乎乎的——

 

      这样热腾腾的倾情之作,只能出自赤子的笔下。然而,该是怎样亲爱的学校才能让人胸怀赤子之心来深情回眸自己的母校呢……

 

      一个让学生受到过不公或伤害的学校,绝对不会有人愿把自己的额头送过去,它只能被称作恶继母的学校。

 

      “四女中”美名传千里!女学生们不仅读书厉害,高考升学率异乎寻常的高,更在于她们心智良纯灵巧,开朗活泼,能歌善舞,美女如云。有位早年在广益中学读书的男士说起“四女中”,眼角就扬起微熏的笑意。他说:那时我们最巴不得去与“四女中”联欢。那些女孩子全是原生态的美,又粗又长的辫子,眼睛黑亮黑亮,一笑,一弯腰,辫子就在我们眼前柳枝般的晃来晃去……她们却是不装不作,特别有教养……

 

      “四女中”不仅会撩动近邻广益中学男生们的心蹦蹦跳,毫不夸张地说,是动辙就会撩动了整个重庆的兴奋神经——

 

      1954年,人间四月天,在重庆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四女中”表演的大型团体操“荷花舞”是一舞倾城。这是继1952年在大田湾体育场举办的市第一届运动会上,她们表演的大型团体操“国徽舞”后的又一次轰动。400位青春少女表演的“国徽舞”仿佛已登峰造极:市长亲自为其颁奖,照片作为封面选登在《中国青年》杂志上,《重庆日报》作了专访报道……。可谁曾想到仅仅两年后的“荷花舞”更是艳压春色中满城绽放着的花朵,成为重庆记忆里活色生香的一页!

 

      以后每年全市庆祝“五一”、“国庆”的游行,人们总会踮起脚、望穿秋水似的期盼着最后“四女中”团体操的压轴戏。几百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像她们当年旗袍翩然的前辈一样,唇红齿白,青春昂扬。她们是新一轮如日中天的伊人!

 

      校长刘贝子真有远见卓识,他曾说过,要把姑娘们都培养成花朵。他做到了!

 

      然而这位名字独特、还是我们媒体人老前辈的校长却命运多舛。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其间无尽的心酸不道也罢。好在20年后,归来的他,又担任了这座早已更名为重庆第四中学校的校长。人非,物亦非,这座学校不再是单独的女校,刚柔相济的教室里回荡着男孩子变声期开始低沉的嗡嗡声音;操场上,圆滚滚的足球凌空乱飞……

 

      然而也有一成不变的:那棵雪松仍凛然地站在那里,不喜不悲!而刘贝子校长似乎也完全忘了20年来自己所受的冤屈、怆痛……他顾不上诉说苦难,舔吮伤口。时不我待啊,他得只争朝夕!前度刘郎今又来时,他激情迸溅一如二十年前:招回得力的旧部抓教育质量;抓学校的正常用水(自来水终于家家到户,解决了几十年吃水难的问题);抓正常用电,学校再不会因每周要停几天电放停电假;修围墙,制止学校被不断蚕食……为此,他也像第一任校长李秀芝一样,四处奔走,求爹爹告奶奶地去争取各种经费来改善学校的状况……

 

      我仿佛已看到他操碎心的模样了。但,更看到结结实实的幸福感如同藏在他身体内的发动机,一直轰轰鸣唱着、运转着,他怎肯停下来?

 

      如今“二外”人一提起刘贝子校长,嘴里都会啧啧发出敬佩的声响:一个人当了两回同一座学校的校长,其中间隔了20多年。并且,两次都干得相当棒,受人爱戴,传奇不?传奇啊!

 

      人在做,天在看,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暴戾的雷电之后,也会赐予善良勇敢的人风和日丽,蜂蜜与金色的礼物,“忧伤将崩析,灵魂会穿梭如风”!

 

      80年来,一届届的校长、领导团队、老师以及学生们几乎都是这座学校接力赛的运动员,拼尽全力跑完自己的路程,力求准确无误地把棒交到继承者手上——谁掉棒谁就是孬种!


 

掬水月在手

 

      “二外”那座跨湖桥有着很漂亮的蜿蜒,像一条温顺的龙轻脚轻手地游向校园的深处,不惊动任何人。“二外”人给它取了一个吉利的名字:通才桥。好多学子踏上这座桥,通向知识的殿堂,然后又怀揣着学问,经这座桥走向广阔的世界,去经营他们的各种前程。这座桥成为某种媒介,一边是山麓博大深厚的内心,一边是海洋宽广翻腾的未来,进与出,这座桥充满着哲学的意味和张力。

 

      我站在桥上,看到满目的残荷在细雨里毫无卑怯之色,仍兢兢业业昂起枯槁的脸颊,真觉得不可思议:它们的自信来自哪里呢?

 

      想起才看的大热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片中的主人翁——教育家、中国古诗词的传播者、已96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不就如这么一片片骄傲的枯荷吗?她不急不躁吟唱古诗词的声音起伏在整个电影里,那是涓涓细流萦绕着的一个女人快一个世纪的人生。她的不急不躁成为了电影最揪人的力量,仿佛全世界都为这位女先生陡然地缓慢下来,安静下来,静得可以听到雪落在秃岩上的声响,一些蝼蚁在大地上爬行的声响——也就是在这样的慢与静谧中,叶嘉莹先生所拥有的弱德之美才透过银屏的光亮,晰晰沥沥洒过来,润物细无声……

 

      做教育,树人,便是一份慢事业,需要不急不躁,润物细无声,以及,等待。

 

      南山,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性,它蕴含着脱俗、自省、自我修练、自我升华等等意义。想来几乎与重庆直辖同年转型的“二外”,23年来,也是从容地采菊书香里,悠然见南山的……

细读“二外”80年来的编年史,读到1997年它改名为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后,会突感一种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它就像冲出夔门的川江,一泻千里,波澜壮阔,实在令人惊叹!

读一下这些文字吧——

 

      “2016年6月,高考考入清华北大4人,其中彭千钰以660分获重庆市高考文科第二名。全市初中联招考试,刘零一荣获南岸区第一名,区前10人占8人,包揽一、二、三、四名。

 

      校篮球队荣获2016年重庆市中学生篮球赛高中组第二名;王钰婕在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100米决赛中以12秒80的成绩夺取冠。

 

      学校申报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学依托高校无缝衔接培育高中生创新素养实践研究"开题。

 

      2017年

 

      2月,初2001级校友秦玥飞,获得“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3月27日,“南麓晓钟”落成仪式。

 

      4月1日,获2016年度全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

 

      5月,举行3E外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中期成果展示暨研讨会。

 

      5月,凤凰卫视独家采访重庆二外校长吴先红———致重庆二外改制20周年。

 

      5月,校合唱团获南岸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学组小合唱和大合唱双项比赛第一名。

 

      6月,高考重本上线363人,文理科均获南岸区第一名。中考联招上线790人,上线率81.9%,秦梦旎同学以708分获南岸区第一名、张意柔同学以706分获南岸区第二名。

 

      8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中,初二.15班学生余航、冉皓文,初三.18班学生张意柔获特等奖。

 

      2018年

 

      5月28日,力宏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正伟担任重庆二外理事长。

 

      中共南岸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区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尹厚霖担任重庆二外党委书记、校长。

 

      6月,30余名学生被世界一流大学录取(英国泰晤士报排名)。2018年新加坡SM2公费留学项目,二外录取4人。

 

      朱冠宇征服美国TOP1文理学院,获威廉姆斯学院offer,开二外国际教育先河创重庆地区首例。国际部学子段柳池、尹龄翎、刘宸辰包揽FBLA北美学校商科竞赛重庆赛区前三名。

 

      获教育部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校合唱团喜获全国第九届“中华文化小大使”活动最高奖项“中华文化九州奖”(金奖)。

 

      12月,“扬帆远航,书写光”2019新年文艺晚会在南岸区施光南大剧院进行。

 

      2019年

 

      获南岸区课程领导力建设系列工作“先进学校”。

 

      举办“博习精思,论学共享——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讨暨第二届教育教学开放与外语文化展示活动。

 

      成为中外人文交流(重庆)试验园区共建院校之一。

 

      英、美、新、日(韩)四个海外营地项目为266名学生、25名教师提供国际人文交流学习机会。

 

      国际部AP Capstone Diploma Program获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批准。我校是目前重庆地区第一所获此认证与授权的学校。

 

      获批成为2020年国际奥林匹克语言学/经济学考点学校。

 

      国际部招生首次突破100人,达102人;其中日语项目班30人,为重庆地区日语留学项目独立成班首例。

 

      举办春季美国大学教育展,42所美国院校和考试机构为二外学子提供最权威、最全面的留美资讯。

 

      国际部举行重庆市美式辩论新手赛……

 

      2020年

 

      迎新文艺晚会《最美是初心 筑梦新时代》暨迎接八十周年校庆1号公告发布会,在重庆南岸施光南大剧院浓情举行……

 

      我仅仅在23年“二外”的时光河流中(占80年的四分之一)采撷了几朵浪花。我还注意到“二外”编年史的老师在撰写这些文字时,几乎不用情感色彩浓烈的形容词,不抒情,不感叹,不夸张,只是客观质朴地简要记录。然而依然让仔细去读它们的人读出熠熠生辉!它们哪里是汉字啊,文人骚客再有满腹的才学也写不出其中的一行字来。它们是“二外”人一次次搏弈中的亮剑,是成吨的汗水、泪水……这样的文字让人仰望,必须得双脚闭紧,立正,敬礼!


 

      “二外”的教学实力摆在那里,纵然是山重水复也遮不住其光芒。当这样名校的校长有的是资本来“炫富”的。可尹厚霖校长与我们交谈时,说得更多的却是如何让学生们穷尽一生能够去回答人性如何扬善避恶的问题……作为曾做过重庆11中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处副主任、校长助理;重庆39中书记、校长,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校长,中共南岸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教委副主任、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大半辈子都忠诚与奋斗于教育事业的他,也谈到教育者自身的修行,“应该是无时无刻地遵从内心的善良与爱,唯有此我们才可能敬重我们的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

 

      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尹校长兴致勃勃地谈起他们校篮球队有一次力克市一中获得全市中学生篮球赛冠军的事:“一中很厉害啊,往年的冠军几乎都是被他们手到擒来。我们与他们决赛前,他们把庆功会都预备好了。谁知却被我们硬把他们以为瓮中捉鳖的冠军夺走了,哈哈哈哈……”他笑得像一个青色的胡茬刚刚刺破下巴窜出来的初二学生,笑声太年轻了!

 

      这座学校就是饲养这种年轻的笑声,年轻的快乐、胆识与勇敢的青春王国?!想当年还是女校时,一群群“伊人”以她们的歌舞、团体操横扫了重庆人惊艳的目光;而今生龙活虎的篮球少年又成为该校满世界可以去华山论剑的高手。这座学校到底有怎样辽阔的草原,来供青春的马匹任意驰骋……

 

      我被尹校长的笑声渗透,更是感动。一位校长没有只用眼睛去盯住学生的考分,升学,而是也用柔软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各种快乐,各种胜利,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他得需要多么厚实的智慧、笃定和爱……

 

      这样的仁慈同样驻足于他们的校理事长陈正伟先生的内心。那天见到他时,他刚刚忙完一桩在他看来顶顶重要的大事,才得以喘一口气。那件大事便是去问候某社区几百位高龄老人,和他们摆摆龙门阵,再给他们每人发500元的大红包。“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每年都会过来一起聚聚,走不动的,会让儿女用轮椅推来。他们倒不图那几个钱,是图有人还惦记着他们,图个热闹和欢喜……”他说。

 

      这样的公益事,陈正伟理事长每年都在做,按时节做,就像被栽种的玉米按时节便要献出自己的孩子,来反哺赐予它们生命的庄稼人。而这还仅仅是他慈善公益事业版图上很小的一块。

 

      陈正伟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重庆的十大渝商。他还有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身份:重庆市慈善总会副会长。

 

      一个人做一次慈善只需激情,做十年二十年慈善得靠深情!

 

      他便是山高水长、踏踏实实来做慈善的那个人,这巳成为他生命与事业中的一部分,一种习惯,做人的快乐!他所率领的公司每年都固定拿出资金来助学、抗震、抗洪救灾……公司捐款已达千万元以上……

 

      一位孝敬老者的人,一位对人间的哀痛充满悲悯之心、竭力伸长手臂去拉别人一把的人,他来投身教育的确给人以纯粹感和安全感——深知昨日的来途,才能高瞻远瞩明天;珍惜老人,才能疼爱孩子。

 

      在陈理事长话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便是:我们要像父母爱自己儿女一样去爱我们的学生。这些学生住在学校,吃在学校……哪一点都不能闪失啊,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家就该是安全的、温暖的、舒服的……

 

      好家常的话,听起来却那么有情有义。我想如果有“二外”家长在场的话,绝对会感到把孩子托付对了,托付到了春暖花开的地方了。

 

      好久以来,我都深感中国的教育出了某种问题:我们把成绩、分数举到高不可攀的地位,高过了作为人应该拥有的个体生命丰富多元的呈现和表达,成为了衡量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优劣的唯一标准。其结果是我们在制造一波又一波的病人:学生、老师、家长,谁能在一种高压、焦虑的怪圈中抽身而去,放马南山?!

 

      古人早就教诲过我们:功夫在诗外。假若教育就是一首诗,享受创作的快乐远比煎熬更能让灵感与成就推门而入……

 

      我已在“二外”这里看到仁爱、科学的快乐教育结出来的果实:初中2001级学生秦玥飞荣获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他在“二外”度过了自己初中的青葱时代。应该说这里给了他认识世界、找到人活着该有的价值最初的启蒙。他也是经过通才桥迈出去的。步履轻盈,一跃便去了美国的耶鲁大学,并拿到全额奖学金。

 

      毕业,春风得意马蹄欢,世界级名校的学子什么样的工作找不到啊?他的人生该是打着洒细花点的领带,穿藏蓝色西装,坐在欧美摩天大楼的办公室里边喝咖啡边指手划脚的那类金领……。可他却让自己的足跡有了奇异的抛物线,坐着绿皮慢车跑到中国湖南衡山的贺家山村当起了村官。这位“耶鲁哥”为了更贴近乡间的土地和村民,一改自己早上也要洗澡的习惯,脱掉自己印着英文、花里胡哨的T恤,穿起了解放胶鞋去踏破各家各户的门槛……

 

      渐渐,村民们完全把他当作了本乡本土的自己人,电线出问题了,电视机坏了,都会喊他这个“超人”来帮忙。他总是不会让村民们失望,更是倾尽智慧与气力干出了许多令贫困的人们感恩戴德的实事……知识的力量在中国荒僻的山村显示出其独特的光芒:知识不是挂在墙上的艺术品,而是含有金属成份的犁——它要把土地剖开,露出母性般的养哺本能!

 

      秦玥飞被网络热议为“放弃外企百万年薪的中国最美村官”。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他嘲讽、质疑,为他叹息……竟有人说:真正是爹妈白养了一场啊。然而,他“二外”时的班主任却对自己高徒的选择一点不惊愕,很是欣赏!他说,那孩子从不是死啃书的学生,在班上便对集体的事很热心,喜欢参与各种公益动动……;“二外”的师弟们更在网上留言:“总有些责任要去担当,总有些情怀要去实现。好样的师哥,我们留学归来也会追随你而去。”……

 

      这就是“二外”蔚然成风的价值观!

 

      所谓“昨天,二外教育学子要懂得感恩!今天,二外教育出来的学子正感动中国”……

 

      培养一个得高分的学子只需要技术,培养一个高洁的人需要的太多:清朗干净的校风,师长自身的品质,每一分每一秒用心走过的时间……

 

      “二外”不仅是在培养一个短短几年间读书的学子,更期望能培养一生行得正、活得快乐的人;不仅在打造一国之公民,也在打造走遍天下深受欢迎的世界公民……

 

      我又琢磨起“掬水月在手”这句诗的妙处:再大的手去捧水,都是一场空,水会从指缝间迅速溜走。月在哪里呢?月在内心。怎么才能装一轮明月在心灵间?那便是得把一些事当成千秋万代的大业来做,心无旁骛,心底无私。不能猴刨刨的急功近利,甚至伤天害理……

 

      “二外”的人或许就是月在内心的人,所以才能与南山相看两不厌,举手投足都禅意盎然……

 

      80年,八千里路云和月,29200个朝朝暮暮,每一步他们都在缩短与远方的距离,世界也愈来愈伸手可及……

 


(阅览次数:1120次)  【  】 【告诉好友】 【关闭】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 2013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渝ICP备12345678号 技术支持:重庆鼎网科技